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伯吉斯頁岩動物群(The Animals of Burgess Shale Formation) 2-5-2013

 
 

伯吉斯頁岩動物群(The Animals of Burgess Shale Formation) 2-5-2013

    伯吉斯頁岩Burgess Shale Formation)在加拿大西北的英屬哥倫比亞境內的落磯山脈主要分佈在幽鶴國家公園(Yoho National Park)內,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化石區之一。美國古生物學家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1909年首先發現當地黑色頁岩中有許多種化石,這些化石群以保存生物軟組織聞名於世由於發掘地點鄰近伯吉斯山(Mt.Burgess),Walcott將該處命名爲伯吉斯頁岩,挖掘地點就是現今為古生物學家所熟知的沃考特(Walcott)發掘場。
化石年代約五億一千五百萬年前,相當於寒武紀中期。

Walcott教授及其研究小組一共採集了近65千件伯吉斯動物群的化石標本。經他本人和其他學者數十年的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在伯吉斯動物群中都可以找到代表。另外還包括許多已經完全絕滅或分類位置不明的生物門類的代表。伯吉斯頁岩化石群的發現,重現了五億年前地球的動物種類。
    一般情況之下,只有古代動物堅硬的部份才能形成化石,例如骨骼、牙齒或外殼。柔軟的部份是很難保存,因此有許多植物、無脊椎動物可能生活了數百萬年,然後滅絕了,但是可能都沒有留下任何化石痕跡。


柏吉斯頁岩中的化石是個異數,保存了具有精緻細微的軟組織構造,非常難得!

    伯吉斯頁岩化石群完好地保存著五億一千五百萬年前120餘種海洋生物的化石遺迹,令古生物學家與考古學家歎爲觀止。這裏挖掘出來的化石保存精美,有些標本所保存的肌肉、腸道甚至腸道中的食物都清晰可辨,經放射線同位素測定,距今大約五億一千五百萬年前的寒武紀,被譽爲是研究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一個重要窗口。有基於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81年將伯吉斯頁岩化石群正式列入世界遺産(World Heritage Site)。菲爾德鎮(Field) 臨近國道1號公路的幽鶴國家公園訪客中心也有專門的化石展覽。

    不過這些精緻的多細胞印模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自從1909年被發現以來,就一直困擾著古生物學家們,直到現在仍無定論。

    伯吉斯頁岩的動物群種類相當多樣。可是能自由游泳的動物相對稀少,主要是底棲性動物,可能是在海中漂流或固著於海床。大約三分之二的伯吉斯頁岩動物是靠著海底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為食,其他三分之一幾乎都是從海水中過濾細小物質為食。掠食性動物或腐食性動物佔所有伯吉斯頁岩動物群的十分之一以下。

    伯吉斯頁岩內的許多動物化石,都有令人驚訝的結構特徵,而且和其他已知動物都有不同之處。例如:

(1) 歐巴賓海蠍(Opabinia regalis )5個眼睛與一個類似真空吸塵器軟管的

    吻部(proboscis)在伯吉斯頁岩的動物標本中歐巴賓海蠍是屬於比較稀有

    的,約7.5公分長,屬於海底的攝食者(bottom feeders)


1. 歐巴賓海蠍(Opabinia regalis)的印模化石。



2.歐巴賓海蠍(Opabinia regalis)的復原圖。


(2) 怪誕蟲(Hallucigenia)最早的復原狀態和正確狀態上下相反,被誤認為使

    用兩邊對稱的脊刺(spines)走路。

 

3.怪誕蟲(Hallucigenia)約10公分長,最早的復原狀態以為是「左下圖」,以七對尖刺(spines)支持自己的身體及行走,背上只有一排觸手(tentacle);後來發現觸手為兩排,所以正確的復原圖上下顛倒成「右圖」,以七對觸手行走,背上具有七對的尖刺,那些尖刺類似現生的海膽尖刺。



3-1 怪誕蟲四個示意圖。圖1是怪誕蟲的印模化石。一度認為立體圖應該是圖2那樣,後來才發現觸手(tentacles)少了一排,所以更可能是圖3那樣才對,圖4是復原圖。



4. 19797月號的《科學的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期刊上有關伯吉斯頁岩動物標本的復原圖。其中有兩個地方畫錯了:

1. 編號(10)應為奇蝦(Anomalocaris)的口器,當時以為是某種水母。

2. 編號(18)的怪誕蟲(Hallucigenia)上下畫顛倒。(請參考圖3.及圖3-1.)


5. 澄江生物群中一些奇奇怪怪動物的復原想像圖。



澄江生物群存在的時間(五億三千萬年前)較伯吉斯頁岩生物群早了一千五百萬年,可是仍有些相同的動物像奇蝦、怪誕蟲等。

以下介紹幾種伯吉斯動物群中的奇奇怪怪動物:

一、     奇蝦(Anomalocaris canadensis)

    奇蝦(Anomalocaris):是一種於中國、美國、加拿大、波蘭及澳大利亞的寒武紀沈積岩都曾經發現的節肢動物。它也是目前已知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平均身長60公分,有些中國境內發現的物種甚至長到2米。

有些學者稱牠為「寒武紀海中的鯊魚」,用來形容牠是寒武紀海中最兇猛,同時也是最高階的獵食者(predator)

    奇蝦身體扁平、游動於海洋之中。於頭部前方,具有兩條狀似蝦尾部的附肢。其口部結構形成圓盤狀,中央長有一圈堅硬尖銳的牙齒。估計能將小型節肢動物如三葉蟲等的外殼咬開。事實上,有些發現的三葉蟲化石上能找到奇蝦的咬痕。奇蝦頭部兩側具有一對大眼睛,以及扁平附著鰭狀附肢而且分節的身體


    因為構造實在太奇特了,這種早已經滅絕的動物於1886年發現以來,一度認為:

1.  奇蝦的口部→是一種水母。

2.  奇蝦頭部兩隻抓取獵物用的附肢→是某種大蝦的尾部。

3.  奇蝦後方柔軟的身體→是某種海綿(Sponge)

也就是說,明明是一種動物,結果復原成了三種動物!有些古生物學者認為這是考古史上的大笑話!個人倒覺得情有可原,因為奇蝦實在長得太怪異了!

 


6. 讓古生物學家傷透腦筋的奇蝦。

    直到1982(也就是奇蝦發現之後的96)才由古生物學家惠汀頓和他的弟子布瑞格斯(Harry Whittington & Derek Briggs)拼湊出完整而正確的模樣!


7. 奇蝦(Anomalocaris)的頭部印模化石。


8. 奇蝦(Anomalocaris)the abnormal shrimp的復原圖。


 


9. 幾種伯吉斯頁岩動物的相對大小。紅色為奇蝦、綠色為歐巴賓海蠍(Opabinia regalis)

圖片來源http://theinvertebrate.blogspot.tw/2011/05/super-predator-anomalocaris-of-cambrian.html

奇蝦與現生的螳螂蝦(mantis shrimp)的結構有些相似,但寒武紀的奇蝦的體型遠較螳螂蝦巨大。


9-1. 螳螂蝦(mantis shrimp)也有一對有力的前肢捕捉獵物。



10. 伯吉斯頁岩的節肢動物復原圖。


二、皮克亞蟲(Pikaia gracilens)

    1979年古生物學家康衛 毛里斯(Simon Conway Morris)重新檢查沃爾科特(Walcott)柏吉斯頁岩的動物群時,發現皮克亞蟲存在有脊索,因此將本來歸類於分類地位不明的皮克亞蟲,歸類在脊索動物門中,使牠變成有可能成為現今脊椎動物的最早祖先。


11. 皮克亞蟲(Pikaia gracilens)的化石標本。



昆明魚、雲南蟲(Yunnanozoon)與海口蟲(Haikouella lanceolata)的考古年代要比皮克亞蟲早了約一千五百萬年,這另一個考古的故事,容後讓我們在下一篇BLOGGER文章──《澄江生物群》時再和網友討論,澄江生物群的發現經過,這其中有許多中國考古學者的辛勞及榮耀,台中科博館曾經出版過一本印刷精美的書《澄江生物群─寒武紀大爆發的見證》,記載了發現的緣起和經過,對古生物有興趣的網友,值得一看。

    英國古生物學家康衛 毛里斯(Simon Conway Morris)發表於英國《生物學評論》(Biological Reviews)的研究論文指出,經分析1911年在加拿大洛磯山脈出土的伯吉斯頁岩的印模化石後確定,已在寒武紀滅絕的纖細皮克亞蟲,是已知最原始的脊索動物。現今的魚類、兩棲類、鳥類、爬蟲類及哺乳類都屬脊索動物,所以皮克亞蟲可能是脊椎動物的祖先

    研究團隊在一百一十四件纖細皮克蟲化石標本中發現了,背部的脊索以及脊索動物特有的肌節(myotome)、背神經管(neural tube)。研究團隊領導人劍橋大學教授莫瑞斯表示,團隊長期找尋肌節以作為「確鑿證據」,在肌節、背神經管、脊索都找齊後,這項研究「明顯證明纖細皮克亞蟲是演化史上最原始的脊索動物」

    皮克亞蟲平均只有5公分長,牠可以利用其身體及闊尾鰭來游出水面。皮克亞蟲可能在游泳的同時過濾水中的物質。目前只有發現60個皮克亞蟲的標本。 英國劍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以最先進顯影技術重新檢視纖細皮克亞蟲的化石樣本,發現牠原來有脊椎骨前身的脊索(notochord)結構、身體兩側各有約100塊肌節,讓牠能在水中快速游動,確認了牠脊椎動物先祖的身份。

    科學的進步常常歸功於「偶得」(Serendipity),若干年後,由於中國古生物學者陳均遠、侯先光等人的「偶得」以及之後孜孜不倦的努力,他們將脊椎動物的祖先再往前推進了一千五百萬年!現今脊椎動物的祖先已不再認為是皮克亞蟲,而變為可能是發現於雲南澄江縣的「雲南蟲」(Yunnanozoon)

在此補充說明比較兩個胚胎學名詞─脊索和脊椎,否則有些網友可能已經看得昏頭了!

1.  脊索(notochord)─源自中胚層(mesoderm)的組織,於人類胚胎時司支持作用以及誘導神經管(neural tube)的形成,然後神經管再形成腦和脊髓。
   成年後退化成脊椎骨之間椎間盤內的髓核。

2.  脊椎骨(vertebrate)─源自中胚層(mesoderm)的器官,於脊椎動物成年後取代脊索司支持作用。

3.  但是像文昌魚(lancelet)終其一生只有頭部有脊索(notochord)而無脊椎骨(vertebrate)形成→所以歸類於頭索動物亞門;

4.  海鞘(tunicate) 終其一生只有尾部有脊索(notochord)而無脊椎骨(vertebrate)形成→所以歸類於尾索動物亞門。

5.  傳統分類學上將脊索動物門分成三個亞門

(1)  頭索動物亞門:文昌魚(lancelet)

(2)  尾索動物亞門:海鞘(tunicate)

(3)  脊椎動物亞門

的原因在此,三個亞門都能形成「脊索」,但是只有脊椎動物亞門能形成「脊椎骨」。

二、      微瓦霞蟲(Wiwaxia)

身長約5公分,身上覆蓋著甲狀的鱗片及成排的刺,相信長得像蛞蝓,但是牠與任何現存的動物門都沒有明確的關係。


12. 微瓦霞蟲(Wiwaxia)的化石,有點像一隻帶刺的龜殼



13. 19797月號《Scientific American》期刊上的微瓦霞蟲(Wiwaxia)化石。

 

 


14. 微瓦霞蟲(Wiwaxia)化石的水彩復原圖。


15.伯吉斯頁岩的群集(community)

Trilobites such as Olenoides serratus (1) were a minority among a diversity of arthropods such as Sidneyia (9),
Waptia
(17), Helmetia (13), Sanctacaris (18), Tegopelte (15), Naraoia (16), Leanchoilia (10), Canadaspis (12),
Odaraia (19), Marrella (11), and Burgessia (14), as well as
oddities such as Opabinia (24), Wiwaxia (26),
Hallucigenia
(20), and the giant predator, Anomalocaris (28).


最後以此圖向網友說明:伯吉斯頁岩動物群中比較怪異的動物,本文中多少有介紹了。oddities such as Opabinia (24) 歐巴賓海蠍(Opabinia regalis), Wiwaxia (26) 微瓦霞蟲(Wiwaxia),
Hallucigenia
(20)
怪誕蟲(Hallucigenia, and the giant predator, Anomalocaris (28) 奇蝦(Anomalocaris canadensi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